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评价张家的四位才女:无论哪位男子有幸娶到她们中的任何一位,都将获得终身的幸福。文学评论家陈光中则用诗意的语言描述张允和:她就像一片随风飘落的枫叶,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一个永远无法磨灭的优雅身影。而张允和自己最钟爱的,正是那由青翠绿叶逐渐蜕变为火红花朵的枫叶,这种生命的蜕变恰如她精彩纷呈的一生。
与生俱来的才华如同刻在基因里的密码,永远无法抹去。1909年7月25日,张允和降生在安徽合肥一个显赫的书香世家。这个家族人才辈出,共有十个兄弟姐妹,这在当时的社会虽不常见但也并非绝无仅有。尽管家境优渥,张家人却从不以富家子弟自居,而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出了真正的名门闺秀。自幼体弱多病的张允和,却在文学的世界里找到了慰藉与力量。她常常独自一人躲在书房里,在油灯下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类典籍。待到成年之时,她已然成为远近闻名的才女,其诗文作品常常引得文人雅士争相传阅。
她年轻时的美丽,无论怎样想象都不会过分——这是当时人们对张允和的普遍评价。然而这位出身名门的千金小姐在选择终身伴侣时,最看重的却是对方的才学与人品。正是在这样的标准下,当时还默默无闻的周有光(后来成为中国著名语言学家、汉语拼音之父)走进了她的视线。有趣的是,这段姻缘的促成还要归功于周有光的妹妹——她与张允和是同窗好友。在一次偶然的拜访中,周有光对这位气质非凡的才女一见倾心。此后,他便常常借故探望妹妹之名,实则为了能多看一眼心仪的允和。面对这位痴情男子的热烈追求,生性羞涩的张允和总是刻意回避。由于两人最初相识于石堤之上,张允和在同学间便得了个温柔的防浪石堤的雅号。
展开剩余63%然而感情的事总是难以预料。在周有光锲而不舍的追求下,张允和终于被他的真诚打动,放下了心中的防备,接受了这份真挚的爱意。
1933年4月30日,这对思想开明的新人举行了一场在当时颇为前卫的婚礼。按照传统习俗,人们都会精心挑选黄道吉日完婚,但他们却偏偏选在了农历月末——这个在民间被认为不吉利的日子。有亲友忧心忡忡地偷偷拿着两人的生辰八字去算命,得到的却是令人沮丧的预言:这对夫妻后半生命途多舛,恐难活过五十岁。
命运似乎真的在考验这对新人。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,战火很快蔓延到全国各地。张允和一家被迫开始了漫长的逃亡生涯。他们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,在四川各地辗转流离长达十余年,先后搬家达三十次之多。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,他们的小女儿因得不到及时医治而死于盲肠炎;儿子也不幸中弹受伤,所幸经过紧急救治才保住性命。
但这一切苦难都未能击垮张允和。短暂的悲痛过后,她以惊人的韧性重新振作起来。在那看似柔弱优雅的外表下,隐藏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与刚毅——这或许就是与生俱来的大家风范。
当年那位算命先生的预言显然失准了。他曾断言这对夫妻活不过35岁,然而1959年时,张允和已经安然度过了40个春秋。不过就在这一年,她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心脏病。医生悲观地表示她可能时日无多,但早已看淡生死的张允和对此不以为意。她淡然表示:人从出生就注定要死亡,何时离去并不重要。在她身上,人们看到的是真正的书香门第熏陶出的超然气度。
晚年时,张允和为自已立下三条人生准则:不以他人过失责备自己,不以自己过失迁怒他人,不以自身过错惩罚自己。她的丈夫周有光也制定了三条生活信条:自食其力、自得其乐、自鸣得意。这对神仙眷侣琴瑟和鸣,94岁高龄的周有光还常开玩笑说自己只有14岁。他们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令无数人羡慕不已。
时间仿佛在这对伉俪身上失去了效力。那个40岁就被诊断出心脏病的张允和,最终以93岁高龄安详离世,用自己精彩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优雅与坚强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炒股理财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